课程名称: 环境监测实验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21001202 |
【所属模块】学科基础课 |
【学分数】1 |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学时数】2 |
【开设学期】秋季 |
【已开设次数】7 |
【建议选课人数】25-35 (需配备助教) |
【授课教师姓名】陈静 |
【授课教师职称】副教授 |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jingchen@bnu.edu.cn |
【授课教师所属单位】十大正规赌平台 |
【先修课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环境科学知识素养,先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化学基础实验》 |
一、课程简介
本实验课程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强化《环境监测》理论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总体上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空气和废气、水和废水、土壤、噪声等几方面的环境监测主要指标、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熟悉今后环境监测专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围绕空气和废气、水和废水、土壤、噪声等几方面的环境监测主要指标,共设置8个相关实验,包括:水样采集及pH的测定、水中氟化物的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水中铬的测定、水体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As砷的测定,以及环境噪声监测。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实验课程学习,学生应比较熟练地掌握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具备实际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一些主要的环境监测仪器、分析方法和操作规程,培养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结果综合评价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实验一、水样采集及pH的测定 5学时……综合性实验
主要内容:
1.通过预先调研某小区环境现状,选择要紧密联系环境科学的预研究方向,通过布点采集水样,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中水样的布点、采集和保存方法。
2.学习pH酸度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国家地表水pH的标准。
3.学习现场水体pH的测定,学习pH酸度计分析的基本技能。
教学要求:
1.掌握环境监测中水样的布点、采集和保存方法;
2.学习pH酸度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
3.掌握pH酸度计分析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应用范围,掌握pH酸度计分析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水中氟化物的测定 2学时……综合性实验
主要内容:
1.利用采集的水样,分析水中氟化物的有关过程,讲解水体中氟化物分析的意义,介绍国家地表水氟化物标准;
2.讲解电极法分析氟化物基本原理;
3.讲解电极法分析氟化物基本操作。
教学要求:
1.掌握水体中氟化物分析的意义。
2.掌握电极法分析氟化物基本原理。
3.掌握电极法分析氟化物基本操作。
实验三、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4学时……综合性实验
主要内容:
1.讲解地表水体的分类原则及相关的水质标准;
2.讲解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操作步骤。
教学要求:
1.了解地表水体分类原则及水质标准;
2.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操作步骤。
实验四、水中铬的测定 2学时……综合性实验
主要内容:
1.讲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和总铬的原理和方法;
2.讲解不同含铬水样的预处理方法;
3.讲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不同含铬水样的预处理方法;
2.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掌握分光光度计测定六价铬和总铬的方法。
实验五、水体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测定 6学时……综合性实验
主要内容:
1.讲解河流、湖泊等水体取样点的设置原则,水样的预处理原则;
2.讲解以测定水中有机污染物为目的的水样预处理方法。
3.讲解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环芳烃类物质的原理、方法、条件优化。
教学要求:
1.了解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在水环境中的限值。
2.掌握水体采样点的设置原则、水样的预处理方法。
3.掌握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组成和浓度的方法。
实验六、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3学时……综合性实验
主要内容:
1.介绍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讲解大气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2.讲解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原理,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3.讲解中流量采样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1.了解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及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2.掌握大气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3.掌握中流量采样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七、土壤中微量元素As砷的测定 6学时……综合性实验
主要内容:
1.讲解有毒元素As砷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介绍国家土壤中As砷的标准;
2.利用实验小区采集的土壤或植物样品,讲解样品的处理、消化方法;
3.讲解原子荧光光度计分析土壤中微量元素As砷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有毒元素As砷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
2.掌握土壤样品的处理、消化方法。
3.熟悉原子荧光光度计,掌握原子荧光光度计分析土壤中微量元素As砷的方法。
实验八、环境噪声监测 4学时……设计性实验
主要内容:
1.讲解环境噪声监测点的设置原则和声级计的使用方法;
2.由学生在校园内自行选取监测点,测定室内或室外的昼、夜间噪声值;
3.根据测定结果及相关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监测点的噪声环境状况。
教学要求:
1.掌握环境噪声监测点的设置原则和声级计的使用方法;
2.通过自行设计掌握环境噪声敏感点的选取原则和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方法。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1.《环境监测》,奚旦立、孙裕生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
2.《环境监测实验》,潘健民、成岳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3.其他环境监测相关实验参考书和文献。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100%;
2. 平时成绩由8次实验成绩(80%)与出勤情况组成(20%);
3. 每次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50%)与实验报告(50%)。
【编写日期】: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