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ENV13016 | 【所属模块】学科基础课/专业选修课 |
【学分数】2 |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
【学时数】32 | 【开设学期】秋季 |
【已开设次数】13 | 【建议选课人数】是 |
【授课教师姓名】毛显强、程红光 | 【授课教师职称】教授 |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 Email: maoxq@bnu.edu.cn 电话: 58807812 | 【授课教师所属单位】十大正规赌平台 |
【先修课要求】无 |
一、课程简介
环境问题根本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单纯依赖工程技术,也要依靠经济分析和经济政策手段。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环境管理和规划工作乃至国民经济决策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课程将首先介绍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然后分析环境污染问题产生,本质在于“产权不明”带来“外部性”问题,进而引发市场失灵;接着阐述如何用“货币值”表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损失;最后在界定“合理的/有效率的”污染水平基础上,探讨实现污染控制目标的途径,亦即,采取哪些政策以及哪些激励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污染。
二、 课程目标
本课程力图使学生了解环境与经济之间密切的相互关系,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环境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熟知最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和工具,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基本的环境经济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时(6)
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讲解,包括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理解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等重要的微观经济学概念、原理、分析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布置课后习题作业一次,强化概念掌握。
(二)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领域 学时(1)
主要内容:介绍环境经济学科的发展背景和里程,介绍其研究领域和范畴。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学生相关背景知识。
重点:理解环境经济学是环境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其它教学环节:布置课后经典文献阅读。
(三)第二章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学时(1)
主要内容:讲解环境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外部性问题的产生与产权、公共物品等概念的关系。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重点、难点:外部性与产权、公共物品等概念的内在联系。
其它教学环节:布置课后经典文献阅读。
(四)第三章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学时(6)
主要内容: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市场方法、揭示偏好法、陈述偏好法等。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使用
重点、难点:针对不同的价值形式选取适当的估价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布置课后经典文献阅读。
(五)第四章 费用效益分析 学时(6)
主要内容:讲解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环境保护领域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学要求:令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费用效益分析操作。
重点、难点:费用效益分析中的折现率的选用、外部效益和成本的正确界定和测算。
其它教学环节:布置课后作业一次:将学生分为若干工作小组,分别选题,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实践,并写成报告提交,同时准备ppt进行课堂演讲一次。
(六)第五章 污染控制的经济学 学时(10)
主要内容:利用经济政策手段实现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包括科斯手段和庇古手段。
教学要求:令学生理解和领会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经济学原理,并能够使用这些原理分析解释环境保护实务中的经济政策机理。
重点、难点:理解科斯手段和庇古手段的实质及二者的内在联系。
其它教学环节:
布置课后作业一次:撰写一篇小型课程论文,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政策设计;
课堂碳排放权模拟市场操作一次: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市场,帮助学生了解排污权交易的运行机制。
(七)复习 学时(2)
主要内容:内容串讲及答疑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系统回忆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课程讲义:教师制作授课PPT并发放学生使用。
教材:
l 马中等.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l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David Pearce and R. Kerry Turner,Harvester Wheatsheaf, 1998
参考书目:
l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fifth edition or newer). Tom Titenberg,Addison Wesley Longman 清华大学出版社
l 张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or newer
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in theory and practice. Nick Hanley, Jason F. Shogren and Ben White. Macmillan Press Ltd.
l 程福祜、王翊亭、张世秋,环境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l 王金南,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政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l 张兰生等,实用环境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l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l 范家骧、高天虹. 西方经济学.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l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梁小民译.
l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Varian (商务印书馆)
l 其它《微观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教材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课堂讲授为主,加强互动;部分章节采取中英双语教学;课堂讨论、模拟市场操作,结合课外作业。
六、 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2. 平时成绩由课后作业与课堂成绩组成
3. 课后作业:约3次,平均1次/5周
4. 课堂成绩:
方式一:教师布置,学生制作PPT,讲解15分钟,教师点评并给出成绩;
方式二:根据学生课堂与教师互动的积极程度评定。
5. 用百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