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类专业野外实习与实践课程主要讲解水体、土壤、大气、噪声、生态、景观、流域、区域、社会等环境要素野外调查和监测的基本方法,讲授环境问题观察、判识、分析、解决的主要路径和措施,介绍环境类研究项目立题斟定、目标设立、内容甄选、方案设计、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等基本知识和方法。课程创建了“基本技能训练+教师引导实验示范+学员自主实验设计”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理论讲解、现场方法实操、监测报告分析、研究课题总结等多种途径,提高学员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学员保护“山水林田草湖”生命共同体的创新意识和自觉行动。课程适合于环境、生态、地学、农林、资源、管理、社会学等多个专业的学生、教师、科研、管理、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同时也适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广大社会有志之士学习。该课程已在十大正规赌平台讲授15轮,学生反响良好。
考核机制:完整学习课程视频,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各占40%、60%,总分100,60分即为通过,85分为优秀。
通过大量使用视频、动画、彩图、现场实拍(无人机航拍)等手段,结合教师细致入微的课堂讲解、现场演示和学生现场实操、总结报告,让学员掌握水体、土壤、大气、噪声、生态、景观、流域、区域、社会等环境要素野外调查和监测的基本方法,提高学员认知、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
凡是修读全部课程并通过测试的学员将获得电子证书。
董世魁,刘世梁,战金艳,赵烨,刘静玲.《环境科学野外综合实习教程》. 十大正规赌平台出版社, 2012。
杨持. 《生态学实验与实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娄安如,牛翠娟. 《基础生态学实验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段昌群,肖衡总主编,2004.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教学丛书( ① 云南野外综合实习指导; ②生物学及环境科学基础实验指导;③生物学及环境科学专业系统实验指导)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